在5月22日的小米15周年戰略新品發布會上,雷軍首次披露了小米家電業務數據,引發業內熱議。2025年一季度,空調銷售額同比激增102.7%,冰箱、洗衣機品類分別以144.9%和184.4%的增速領跑,凈水器(+78%)和電視(+7%)。多個品類、多點開花,進一步驗證小米在如今的家電市場已不容小覷。
回顧4月,盧偉冰公開提出“2030年空調市場數一數二”的規劃目標,一時也成為網友關注的焦點。5月17日的直播中,他又重申了該目標,并強調通過全線自研技術與智能工廠布局實現產能飛躍。當前,小米空調已穩居國內市場第四,其增速遠超行業平均水平,潛力卻仍未完全開發。
小米空調產線當前還未形成“完全體”,這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小米智能家電武漢工廠近期也宣布提前30天完成送電。這座計劃于今年11月投產的工廠,不僅是小米空調年產300萬臺產能的基石,更是其實現2030年總產值破百億的關鍵落子。提前送電,也意味著小米勾勒的全場景的智能家電帝國版圖又將提速。
武漢工廠從1月結構封頂到5月完成送電,展現了"小米速度"的典型特征。集團大家電部總經理單聯瑜近期透露的“6款高端新品”亮相計劃,也與盧偉冰立下的"2030年空調市場數一數二"的目標形成戰略呼應。
這套"高性價比產品+大規模產能"的組合拳,小米可謂是屢試不爽。通過武漢工廠的自動化產線,既能滿足智能空調爆發性需求,又能控制成本應對價格敏感市場,更有天生“流量圣體”的IP營銷加持,聚光燈下的小米,每個新舉措都能“一石激起千層浪”。
在武漢工廠之外,小米布局全域生態鏈也初步顯現:張家港5億元洗碗機項目采用"輕美電器研發+小米生態賦能"模式,溧水200萬臺滾筒洗衣機專線依托創維現有產業園實現180天極速投產。"自主工廠+生態鏈聯合研發+成熟制造商代工"的三元一體,既保證核心品類控制力,又通過開放合作快速填補品類空白。雙鹿冰箱60億元投資的智能工廠更將物聯網技術深度融入制造環節,呼應了行業"產品即服務"的轉型趨勢。
全品類制造端與成熟軟件系統的深度耦合,不難看出,小米正試圖建立起比單純硬件銷售更穩固的競爭壁壘,小米智能家電武漢工廠將生產產品標配米家AIoT連接模塊,與洗碗機、洗衣機的互聯功能形成場景化解決方案,當小米家電生態真正成為完全體時,這種布局將直擊當前智能家電市場的核心痛點。業內熱議小米"2030年空調市場數一數二"的凌云壯志時,更不能忽視其以硬件為載體的智能服務生態。
這場始于性價比、成于生態化的躍進,或將進一步激蕩中國家電業的競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