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18購物季,空調行業陷入價格戰泥潭:1.5匹一級能效機型價格下探至1200元,行業均價同比下跌18%,庫存積壓逼近5000萬臺。在成本高壓下,銅鋁之爭成為行業焦點——盡管工信部等十部門聯合發布《鋁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明確支持鋁材在家電領域的應用,但國內空調行業“以鋁代銅”進程仍顯遲緩,技術轉化面臨多重掣肘。
鋁代銅:政策驅動下的產業命題
鋁材密度僅為銅的1/3,價格優勢顯著(鋁代銅可降本4倍以上),順應輕量化、低碳化趨勢。政策層面亦鼓勵鋁材在建筑、交通、電力等領域擴大應用,空調換熱器、連接管等部件被視為潛在替代場景。然而,實際應用中,鋁材性能短板與產業鏈配套不足,導致替代進程遠低于預期。
三大痛點制約鋁代銅落地
材料性能適配難題:鋁材導熱系數僅為銅的60%,需通過增大換熱面積彌補效率損失,但受限于空調結構空間,實際能效難以達標。同時,鋁的線膨脹系數比銅高40%,在冷熱循環中易產生熱應力變形,導致換熱器泄漏風險增加3倍以上。工藝標準體系缺位:鋁材焊接需專用釬料及保護氣體,而現行空調生產標準仍以銅材為基準,且鋁制換熱器耐腐蝕性測試標準尚未建立,導致產品壽命評估缺乏依據。消費者信任危機:鋁代銅機型頻遭“偷工減料”質疑。2025年上半年空調投訴量同比激增22%,其中“能效虛標”“壽命縮水”問題占比超40%。
企業策略分化:技術驗證與謹慎觀望
面對鋁代銅趨勢,頭部品牌呈現策略分化:
2012年起,已有行業主流品牌開始研發鋁代銅技術,并逐漸應用到部分出口產品,通過國際標準驗證,為國內市場的技術推廣積累經驗。
格力、長虹等企業則表態暫未啟動鋁材替代計劃,轉而通過銅材技術升級鞏固品質壁壘。長虹空調相關負責人表示:其產品在電機繞組、換熱器、連接管等關鍵部位仍堅持使用優于國標的高品質TP2磷脫氧紫銅管(銅含量≥99.9%),并且其專利瘦高齒內螺紋銅管換熱系數提升30%,為長虹空調“整機10年免費包修”承諾提供支撐。
在價格戰與品質戰的博弈中,空調行業正步入技術重構期。無論企業選擇鋁代銅技術路徑,還是深耕銅材性能升級,產業升級的破局關鍵始終在于突破材料科學、精密制造工藝與市場認知的層層壁壘。唯有當技術革新真正解決鋁材耐久性短板、工藝標準實現鋁銅同權監管、消費者建立起對新材料性能的理性認知,行業方能走出低價內卷泥潭,在品質升級與成本優化的動態平衡中,實現產業價值與用戶利益的雙重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