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年前的1980年,中國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23年前的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前者是中國企業打破思維壁壘,以全球通行的標準認同知識創新的價值;后者則是打開家門,用行動參與全球競爭的洗禮。
作為市場化最早、程度也最高的中國家電行業,全程見證了這兩大關鍵節點。從近乎空白的基礎上起步,成長到全球家電產業版圖的“大本營”之一。如今,中國家電企業已不再滿足于作為世界工廠的角色,而是開始以自主品牌的形象出現在國際市場上。通過持續的科技創新,成功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產品,不僅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也增強了國際市場的影響力。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嘗到科技創新的紅利。
今年的4月26日,是第24個世界知識產權日。科技發展非線性的特性越來越明顯,創新的維度也更加立體化。
加大創新投入以獲得更多、更高質量的知識產權,建立起科學、嚴密的管理體系提升專利攻防能力,從而確保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正成為新時代中國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核心路徑之一。
作為知識產權的核心內容之一,技術專利因其對于產品的直接作用和無人區探索的難度,成就其獨特的地位。技術本身的難度門檻、專利布局上的進攻與防守、專利管理(侵權行為監測、評估、應對等)的系統構建越來越重要。知識的資產性地位、獨占性價值,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前瞻產業研究院于2023年發布的一則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家電行業專利申請數量和專利授權數量分別為22976項和14293項。作為全球家電第一大技術來源國,中國的家電專利申請量占全球家電專利總申請量的67.34%(全球申請總量為22976件,截至2022年12月12日),位居第一。作為中國家電企業的代表,美的、格力、海爾、九陽、老板電器等企業在專利申請的數量和質量上表現尤為突出。
專利是法律賦予創新的權利。換言之,是法律認定科技創新的價值。“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一定律不會過時。游戲規則越完善,其威力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