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8日的柳州,廣西海盟壓縮機有限公司的首臺壓縮機下線,壓縮機的品牌名稱為TOYO,空調行業的老人都知道這個品牌,這個品牌雖不顯山露水,但也是產業這么多年以來起承轉折的一個見證。
就在廣西海盟壓縮機正式投產的前一天,即5月27日,在廣東省家電商會成立二十周年的論壇上,TCL實業高級副總裁、TCL空調事業部總經理陳紹林透露,TCL將于今年下半年在廣州市南沙區新建智能化的空調制造工廠,規劃產能為800萬套,擬投資額達15億元。
幾乎是在同時,去年初剛剛投產的中匯達正在規劃和準備二期工程的建設,很顯然,大量訂單的紛至杳來讓中匯達現有產能頗有壓力,而這家新銳空調企業的商用空調布局也有了時間表。
還有在湖北,據說一座年產能數百萬套的空調工廠也即將進入建設周期。已經在去年經歷了一波高昂投產熱潮的空調產業仿佛仍然不滿足現有的生產能力,空調整機是如此,以壓縮機為代表的核心部件也是如此。
同樣是在柳州,空調行業的老品牌華寶正在從這里走向全國各地,而國際化品牌湯姆遜也已經進入了空調領域,還有被傳得沸沸揚揚的追覓似乎也看中了空調這個巨大的市場。
出貨端的數據倒是印證了上述激昂的擴產熱情,據產業在線公布的數據顯示,已經連續數月持續高增長的內銷出貨端,6月份的排產計劃依然保持著上升勢頭,這個月家用空調排產規劃量超過了2050萬套,同比增長的幅度達到了16.8%,其中內銷排產計劃比去年實際出貨量同比增長3.6%。
計算一下之前5月份的規模及其增長速度,那么今年上半年國內市場的出貨量是創下了歷史新高。相較于國內市場,出口端的走勢顯得更為喜人,從去年7月份開始至今,幾乎每個月的出口量都呈同比增長,也就是說,2024冷凍年度的出口量達到歷史最高峰幾乎是板上釘釘,這也是為什么TCL空調在南沙需要新建制造基地的直接原因,當國內市場進入存量化周期之后,海外市場存在著豐富的增量紅利。
筆者從很多的企業了解到,今年但凡是在出口端有所布局的空調工廠,整體的產銷規模都不錯,如果僅僅是依賴于國內市場,產銷數據就顯得比較難看。奧維云網的數據證實了這一點,2024年1月1日至5月26日這段時間內,空調產品在線下市場的零售量同比下降了15.97%,相應的零售額同比下降了15.02%;線上市場雖是量額雙增,但是增幅都不大。
比數據監測機構更能感知到市場變化的還是國內各個區域的經銷商,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筆者在與十多位經銷商、代理商溝通的時候,每個人都在感慨今年市場實在是難做。
華南區域進入5月份之后就一直是陰雨連綿,看了一下天氣預報,6月份同樣是如此;華北市場天氣倒是比較配合,只是需求釋放的程度難以達到廠商的預期,華東市場近期也陷入了低迷,華東市場如果不能提供足夠的增量,全國市場難言向上。
價格還在往下走,前段時間某大品牌北方銷售公司的老總對筆者說,今年均價比去年要降低500元以上,只要看看最近一段時間各大電商平臺在“6.18”大促期間的價格,就可以明白如今國內空調市場的價格走勢,況且,還有以舊換新,舊產品抵扣金額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降價方式,沒有回收鏈路和系統的中小品牌面對這種狀況是苦不堪言。
但成本壓力卻是一直在增加,銅鋁的價格已經突破了近十年來的峰值,制造成本定然會由此而上升。無論是渠道端還是零售端,企業的獲客成本也在攀高,多數中小規模的空調企業其實是在盈虧一線上掙扎。
市場難做、成本增加、價格降低、庫存陡增等等現實狀況,與品牌數量增加、入局者紛至、產能再擴張等一些新近熱點,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空調產業的矛盾與沖突如果需要一個解決方案,就在于近在眼前的旺季市場,之后的兩三個月,將成為空調產業規模擺動方向的關鍵。
如果出口市場的連續增長是帶動產能擴展的重要力量,那么在內銷端的出貨方面,產能的再擴大以及更多品牌的進入,完全與市場供需狀況并沒有直接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