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萬賽道絕對是塊肥沃的土壤,我們會持續深耕。”不久前的AWE2024上,添可CEO在采訪中對著媒體這樣說道。
在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筆者從冷泠眼里看到的,只有兩個字:堅定!
和這句話一樣堅定的,是添可在AWE2024上的態度,或者說對食萬智能料理機(后文中簡稱為食萬)的重視程度。
在E1館主入口的位置,添可用展臺的中心區域以及高于旗下其他品類的展示面積,設置了食萬體驗區。在添可發起的“食萬米其林美食節”品鑒活動中,食萬智能料理機通過1:1完美復刻米其林大廚的精妙技藝,為到場觀眾現場烹飪米其林餐廳級美食。觀眾不僅可以在現場品嘗到食萬做出來的美食,還能與添可的導購人員交流,上手體驗食萬的操作過程,體驗智能時代的全新烹飪方式。
更值得一提的是,據筆者觀察發現,食萬也是AWE2024展上規模最大的智能料理機展出品牌,甚至可以說是為數不多的展出品牌。回想起2023年的AWE展,那時的智能料理機品牌可以說是眾星云集,爭妍斗艷。僅僅過了一年,卻不知他們都去了哪里。
根據共研產業咨詢2023—2029年中國烹飪機器人市場調查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中顯示:2023年上半年智能料理機的零售額規模為7882萬元,同比上漲26.0%;零售量規模為2.8萬臺,同比上漲5.0%。從在售品牌和機型來看,從2022年1月到2023年6月,在售品牌數量和機型數量品牌沒有明顯的增長。當前市場上的品牌數量維持在25個左右,機型數量維持在50個左右。
從整體規模和發展增速來看,行業當前規模還比較小,市場仍處于培育期。
這不禁讓人產生聯想,難不成食萬是自娛自樂、孤芳自賞?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首先,添可展臺食萬體驗區人潮涌動的人氣就說明了問題,說明消費者對智能烹飪很感興趣。
其次,在筆者的印象里,添可品牌身上,甚至聯想到整個科沃斯品牌身上,都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創新。在此前對科沃斯、添可創始人兼董事長錢東奇的多次采訪中,他時常提到創新二字。可以說整個科沃斯集團都將創新根植到了基因里。這種創新的基因,不僅僅是簡單地圍繞一些細小功能的創新,而是勇于踏入無人區的創新。例如,科沃斯掃地機、添可洗地機等等產品,都堪稱是各自行業的進化史。甚至,“地寶”“窗寶”“芙萬”這些名詞在推出后成為各自品類的代名詞。這種光環和榮譽,放眼整個家電行業都是鮮見的。所以,這也就不難理解開頭,冷泠用食萬賽道來“替代”智能料理機的用意和底氣。
那么,具體到食萬上,它是怎樣的一種創新呢?
靈感帶路 在無人區找方向
在冷泠看來,產品迭代只是一個企業的基本操作。
“真正具有挑戰和難度的,是當你身處的領域沒有參照物,處在無人區的時候。”冷泠說道。
添可和許多公司有著思維邏輯上的不同。和很多公司將用戶的聲音放在第一位不同,添可不會讓用戶做產品經理。會傾聽用戶的聲音和訴求,但更多的是產品經理對用戶價值、使用場景的洞察,然后定義產品和運營的方向。
“我們更多的是靈感在前面跑,添可有基因和能力在無人區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冷泠說道。
這一點從智能料理機的發展史上就可見一斑。
從2002年市面上出現第一臺烹飪機器人到2017年出現消費級烹飪機器人,中間一直為商業場景運用。2017年后,九陽、蘇泊爾、方太、美善品等陸續推出炒菜機器人。添可直到2021年才正式推出食萬智能料理機,顯然,它屬于后來者。和“前輩”們不同的是,食萬創新性地在智能料理機上增加了自動投料系統。“終于不用自己一步步按照操作步驟放調料了”,用戶的這種體驗也迅速改變了他們對智能料理機的認知,添可也成為行業唯一一個具備自動投料能力的品牌,迅速在自動料理機領域站穩腳跟。
“在智能料理機領域目前只有添可在堅持地奔跑,堅持的創新,堅持的。當我們把賽道打開的時候,你會看到有一群人沖進來跟隨效仿。就像當初洗地機一樣,當大家都沖進來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領域的門檻已經高不可攀了。作為頭部企業,我們也能看到挺有意思的一點,當我們不把它打開的時候就沒人跟進。我們很確定,食萬賽道絕對是塊肥沃的土壤,我們會持續深耕。”冷泠說道。
這個行業有太多不見兔子不撒鷹的“大機靈”,“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添可和他們相比會顯得有些特別。
“其實我們的數據每年都在增長,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做一個賽道初期不要關注它發展得有多快、有多大。有兩個關鍵點,一是看它是不是一次比一次走得更好,規模一次比一次更大;第二是將產品買回家以后,這些先鋒用戶有沒有硬的吐槽點或者他們認為的痛點。如果沒有,我們覺得這個賽道就是有機會的。”冷泠說道。
冷泠分享了一組數據進行了佐證。2024年開年,添可食萬同比去年增長300%多。
冷泠認為,等食萬賽道打開時,在添可內部,芙萬洗地機的規模占比將會在30%到40%之間,而食萬的銷售規模會在60%到70%之間。那時候,食萬就成功了。
他也強調了下,食物比例的放大并非洗地機品類的萎縮,而是兩個品類的比例關系。未來洗地機依舊會以百億級的規模實現擴展。
“目前食萬已經迭代了4代,今年下半年還會有更好的產品出來。”冷泠說道。
一年一迭代,添可食萬的創新速度就這樣走了4年。
四年如一日 用創新構筑技術護城河
“在智能烹飪跟智能料理機這個領域,我們已經做了4年,已經做得很深。通過技術創新給用戶帶來價值創新,是添可產品做到遙遙領先的秘訣。”冷泠說道。
據冷泠介紹,食萬的創新有幾個大的維度。
首先是流程標準化的創新。
“西餐在過去幾十年就已經實現了標準化,但中餐的標準化一直是行業很難解決的問題。”冷泠說道。
在第一代食萬中,自動投料只是流程標準化的第一步。它解決的是咸淡等基礎味道問題。到了如今第四代的食萬,不僅能夠完美復刻米其林大廚的精湛技藝,更能夠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烹飪方案。
“除了米其林菜譜,我們還將2008年奧運會的國宴菜、人民大會堂國宴、廣東四川等地的著名餐廳的菜式在食萬上還原出來,讓用戶足不出戶就可以品嘗到美味佳肴。”冷泠介紹說道。
除了解決味道的問題,食萬還解決了兩個流程問題:一個是用戶不愿意買菜洗菜切菜,添可有凈菜工廠可以提供標準化的備菜。二是在做完料理后用戶不想洗鍋,添可也有一鍵自清潔的功能,輕松解決用戶洗鍋的煩惱。
其次是AI賦能。添可廚房APP目前已經接入chatGPT,由AI技術對料理包進行數據分析。
“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呢?正常人去學菜譜有幾種方法,一個是到網上的各種APP學別人寫的做菜步驟。另二個就是我們的食萬智能料理機,它里面有大廚的手藝,把它的火候、烹飪、翻炒、投料等工作流程全部交給它。讓AI大模型學習我們廚房的文化,人工智能學習硬件能力,把硬件能力學完了以后,只要輸給他需求想做一個什么菜品,它不是自己做,它會到整個云端把全世界的菜譜都學一遍,然后結合食萬的硬件特點和用戶需求,自動生成一個數據包。”冷泠介紹說道。
據冷泠透露,添可現在實行全員AI化,所有人都要深度學習AI。顯然,AI會是添可下一個根植到基因里的本領。
在AI賦能下,添可廚房APP猶如插上了可以騰飛的雙翼。它不僅可以提供豐富的菜譜和烹飪教程,更能夠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根據用戶的飲食習慣和食材情況,為用戶生成個性化的烹飪方案。
在添可廚房APP中,人工智能已經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技術名詞,而是真正融入了用戶的日常生活中。它可以根據用戶的冰箱里的食材,為用戶推薦適合的菜品;它可以根據用戶的口味和飲食習慣,為用戶調整烹飪方案;它甚至可以根據用戶的身體狀況,為用戶推薦健康的飲食搭配。這種個性化的服務,讓用戶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健康。
除了智能化的服務,添可還注重與用戶的互動和合作。添可廚房APP已經吸引了大量的用戶,日活量和月活量都在不斷增長。據冷泠透露,目前日活量已達6000余人,月活量數萬人。
可以說,添可在食萬賽道上的深耕和創新,不僅推動了智能烹飪技術的發展,更引領了智能生活方式的新潮流。
整體來看,食萬(智能料理機)賽道,作為一塊肥沃的土壤,正孕育著智能烹飪的新篇章。可以預見的是,添可這個領域的領軍者,也將繼續圍繞用戶價值創新,由靈感牽引,在無人區不斷開拓創新,為用戶帶來更加智能、便捷、健康的廚房生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