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打架,殃及池魚。”這是近日一位家電商家對于廠家價格戰的體會,“頭部品牌下場打響價格戰,沒想到主流品牌被動跟進,連帶著我們經銷商遭殃。”
來自遼寧的一位家電代理商李老板也有同感,她表示:“老難受了,價格戰我們感受很明顯,一波比一波低,庫存里的空調冷柜都跌價了。先是冷柜廠家年前就降價,殺得片甲不留,有的主流品牌200L的冷柜就500多塊錢,導致其他牌子不好賣。”
“空調現在都是八九百塊錢兒,一級變頻就1200元多了,頭部品牌的子品牌價格全打下來了,比去年降100~200元,那圓柱的變頻柜機都是降價三百、五百元。”
一位來自安徽的頭部品牌經銷商馬老板則表示,庫存里某些品牌的空調已經清倉,賣一臺虧一臺。“囤貨商、串貨商、倒貨商被搞的血本無歸,像我這種鄉鎮個體戶也不好玩了,今年不敢囤貨了。”
行業數據也佐證了這一點。根據奧維的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2月,空調線上市場產品均價同比下滑2.86%,線下市場同比下滑2.49%。
然而,最讓商家無語的不是產品跌價,庫存貶值,而是價格跌了以后,家電在終端依然賣不動。
來自河南的某主流品牌經銷商張老板表示:“現在1級能效價格超低,我這邊的廠家推出了一款一級能效1.5p空調,國補價格打到1600元,降價后買的人稍微多點,但行業其他品牌推出更低價以后,也不好賣了。而且今年參加國補的消費者比去年也少了。”
價格絞殺下,經銷商怎么面對?有的商家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位江蘇的線下家電零售賣家陳女士并沒有太焦慮,她表示:“只追求低價的消費者,也就無所謂品牌了。我這邊頭部空調的品牌效力還是可以的。”讓她感到與以往不同的是,現在家電新品層出不窮,新品出來就要重新學習,不學就落伍。例如,去年開始她們團隊就已經開始推廣搭載華為鴻蒙系統的美邦AI空調。
來自安徽的頭部品牌經銷商馬老板則稱:“早在去年經歷618和雙十一價格戰之后,我就預料到了今年價格會更便宜。線下永遠打不過線上,我今年少囤特價機,只能跟著代理商玩了。”馬老板還提到一點,“行業洗牌剛剛開始,除了淘汰小品牌小商家外,價格戰的結局是我們以后買到的產品含銅量會越來越少,質量越來越差………”
旺季越來越近了,渠道端減少囤貨,零售端相對疲軟,而供給端沒有絲毫減輕營銷目標。當前,不少品牌在各地開啟旺季賣手培訓會,中小品牌也開足馬力備戰旺季。整個行業排產也還在上量,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5年4月空調產業呈現強勁增長態勢,4月排產總量達2429萬臺,同比增長11.8%,其中,內銷排產規模達1331萬臺,同比增長11.1%。
在供給充分,而需求不足的大背景下,小米還沒有完全祭出價格利器,而行業已經打響了價格戰。這不禁讓人猜想,今年618還會復制去年慘烈的價格絞殺嗎?如果旺季不熱,行業又將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