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三月底四月初,空調行業似乎都會傳出漲價的消息,而今年在市場需求不振、行業情緒亢奮、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復雜背景下,空調價格是否真的上漲,如何上漲成為業內格外關注的問題。
筆者從各方了解到,目前已經有品牌開始實施漲價,各式的紅色漲價海報再次在業內頻傳,只不過暫無詳細的漲價文件。
某主導品牌經銷商表示:“4月1日起,提貨價確實有了上漲,每臺空調型號不同價格上調50-100元不等。”一主流品牌市場部人員也表示:“4月起工廠對經銷商出貨價略有上漲。”某三線品牌企業則表示:“4月起取消返點,經銷商提貨不再享受3月開盤的囤貨政策。”這個品牌的一位銷售公司負責人對此給出了認同:“沒有漲價文件,不過沒有開盤政策了,也確實是漲了。”
此外,也有品牌在漲價海報中直接標明了漲價幅度。例如美博空調4月份全線上漲3%-6%;夏寶電器自4月1日起,所有型號價格上浮5%-8%。
成本壓力與壓貨目標 共推漲價風潮
相比于2月底空調行業開盤,各個品牌價格政策近乎搏殺之勢,近期空調行業價格走勢已然發生改變。
銅價的持續攀升是漲價消息頻出的主要原因之一。銅作為空調生產的重要原材料,其價格變動直接影響著企業的成本。近期,滬銅期貨價格不斷攀升,高位時一度突破了73000元/噸,這無疑給空調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壓力。上文中主流品牌市場部人員就分析:“目前來看,銅和冷媒價格上漲很多,按照空調的原材料使用定額來看,掛機成本估計漲了20多元,柜機漲了40多元。因此他們對出貨價格作出上調。”
只不過,對于生產端而言,原材料的采購生產并非即時性的,企業通常會提前儲備與原材料鎖價,現階段原材料的價格上漲并不會立刻帶來生產成本的增長。一方面漲價是未雨綢繆之舉,另一方面在空調行業春季開盤過后、旺季啟動之前發布漲價的消息,這個時機和方式另有深意,也是每年廠家慣有的操作手法。
根據空調行業傳統游戲規則,2-3月是工廠向渠道壓貨回款、籠絡渠道資源的關鍵時期,工廠在這階段放出漲價的消息意在刺激經銷商提貨、最大程度吸收渠道資源,同時也給予經銷商適當的銷售壓力。
而且我們發現,此次發布漲價消息的中小品牌居多。此前,多數中小企業的開盤政策價格可謂是貼著成本而行,繼續降價空間已經非常有限。適時發布漲價通知,不僅可以緩解企業成本壓力,修復盈利空間,也更好地維護了行業的價格生態體系。
熟悉的漲價海報 經銷商淡定之中顯憂慮
行業勁吹漲價風,且從經銷商反饋來看,進入4月提貨價格已經悄然上漲。但是,面對此番價格變動和企業給出的壓力,經銷商的反應卻頗為淡定。
“往前數十年,年年這個時期發這些圖片,有的圖片今年的基本都沒修改”一位三線品牌河南代理商面對漲價海報已經是見怪不怪,從業以來,已經很熟悉品牌的套路。但這并不代表他就消極應對,他表示:“根據自己的任務和節奏來打款提貨。”
代理商從市場實際情況和自身發展需求出發,對于政策跟進、價格調整的態度保守,分銷商卻有了新的擔憂。
重慶一位主導品牌分銷商分析了工廠漲價的意圖:“我們對漲價的看法,就是工廠借此機會叫我們多打款提貨,對于經銷商來說,現在多提貨,哪怕以后終端不漲價,早點提貨,利潤空間也穩住了,如果后面市場井噴,價格上漲,那利潤空間就更大了。”但他作為直接面對終端市場的分銷商,有著不同的擔憂,:“我們作為分銷商不可能一下子大規模囤貨,我們只會根據市場表現適時進貨,但是后期我們再提貨價格漲了,但是終端卻沒法漲價,我們的利潤就被壓縮了。”
目前,空調行業的漲價暫時還停留在工廠政策和渠道層面,并未傳導至終端,一方面,市場終端零售還未大規模啟動,價格反映還需時間;另一方面,3月開始“火三月”“品牌日”“空襲”“奧粉節”等各空調品牌促銷活動不斷,同時,以舊換新春風吹起,家電的煥新消費熱潮漸起,多重優惠直補終端。終端價格是漲是跌還未有定數。
工廠層面渠道提價與促銷活動都在加速推進,但是空調市場還未進入真正的旺季,經銷商對后期的價格走勢并不看好。有經銷商認為:“雖然促銷活動不斷,每個月都有不同主題,4月品牌在力推以舊換新,但是市場起色并不明顯,漲價應該有一定難度。”但是空調市場還有個最大的變數就是天氣,持續暴熱天氣將帶來銷售井噴、規模增長,為新年度開盤留出空間。正如,那位河南代理商之言“接下來就看天氣了,一熱解千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