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生效時間,但是美國針對來自所有國家的鋼、鋁進口加征25%的關稅在2月9日開始就已經涌現在媒體輿論的風口浪尖,這對大宗物品的價格指數變化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事實上在此之前,以銅、鋁、鋼材等為代表的原材料價格,在新春開年之后,已經呈現出快速增長的勢頭。
每年這個時間點上,都是原材料價格的異動周期,除了各個產業領域開始實現產能快速釋放,對原材料的需求集中爆發之外,新年伊始的宏觀政策、國際經濟局勢、貿易格局、金融匯率等等都會給大宗材料的價格走勢帶來影響,這也給我國空調制造產業的成本和價格變動形成了直接沖擊。
銅價會不會破每噸8萬?
春節過后銅價就開啟了螺旋式上升的勢頭,2月5日銅價每噸上升了200元,之后連漲了5天,盡管過程中及近日出現了些許的回調,但是已經達到了每噸77000元以上,銅價直逼每噸8萬元的行情似乎是指日可待。
其他的大宗材料的價格走向與此類似,這種態勢的出現是多種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眾所周知,節后各個產業進入一年一度的開工季節,對原材料的需求旺盛,需求的集中釋放會擴大對銅鋁等材料的采購,進而推高相應的價格。
另外一個方面,美國近期正在提升并加征對多種產品的關稅,美元指數也因此受到影響,大宗材料的價格也會因此而發生異動。更為重要的是,海外多個礦產公司、區域的產能節奏偏慢,輸出與需求之間出現了錯位,也會驅動材料價格上行。
按照目前銅價的走勢來看,銅價極有可能會在中短期之內突破每噸8萬元的平臺;當然,除了需求端之外,美元指數、海外物流等其他因素對此價格的影響會漸漸形成,大宗材料的價格始終處于一個動態演變的狀態。這對空調產品的制造也帶來了一定的成本壓力。
空調價格戰已經打響
如同過往兩年一樣,國內空調市場新春剛過便是如“開局便沖刺”般狂飆疾進,每個企業都在加快推進旺季前的市場工作,最近一段時間內,幾乎所有空調制造企業都在進行經銷商會議,深度拓展渠道、擴大出貨空間、提升渠道收款等等事項是緊鑼密鼓的召開。
與這種節奏保持同步的是,面向渠道端國內市場的價格戰已經打響,大量的中小品牌為了占據更多的渠道資源紛紛祭出極端低價手段,1P機型價格低于900元、1.5P機型貼近1000元已經成為了普遍現象;不僅如此,行業頭部品牌同樣是拾起價格武器,從常規機到大功率機型幾乎是全面降價,有個別主導品牌今年的平均價格,比去年最低階段還要低5%左右。
在旺季到來前大幅拉低均價的意圖很明顯,那就是要盡可能的擴大出貨、收款、搶奪更多的渠道資源,并在4月底之前加快落實年度規模目標的進度,進而擠占其他企業的渠道份額。
今年價格戰與往年比有幾個特點,首先是時間和節奏要早更快,從近期旺季開盤會議密集舉行就可見一斑;其次,力度更大,而且很多企業的出貨價格,已經擊穿了成本底線;其三,供應鏈全系統降本,提升價格競爭力。更為重要的是,今年頭部品牌對價格戰的決心和力度更大。
品牌格局陷入絞殺式競爭
價格戰的全面開打和大宗材料價格異動表明,各個空調企業的制造成本壓力都很大,近兩年以來材料價格一直在高位徘徊,盡管很多空調企業過去一年的產銷規模增長很明顯,但是利潤率遠不如更早之前。中國空調產業的生態環境愈加的惡化。
在中小品牌層面,基本是完全依賴于低價競爭行為,誰的價格更低,在渠道層面的競爭力越大。主導和主流品牌在深化全球化戰略的同時,對國內市場的競爭投入力度沒有絲毫弱化,尤其是隨著小米空調銷量的快速上升,攪動了格局的變動。
國內市場品牌格局的絞殺式競爭已經顯現,新近幾年沒有國內外雙路徑發展支撐、線上線下雙線發展、品牌缺乏投入、產品和技術滯后于市場主流的企業,都面臨著生死大考。
更何況,今年國補政策的延續,直接利好主導和主流品牌,大型渠道商和終端商也擁有了助力;反之,小型及缺乏足夠存量沉淀和渠道體系的中小品牌,所承受的競爭壓力是空前的大,這也是為什么他們都以極端低價行為來突擊市場的原因。
行業出貨量在近期可能會出現增長,只是,旺季階段的庫存消化將面臨更大的挑戰,與去年類似,又一個宿命般的輪回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