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7月15日宣布1.2億美金向A.O.史密斯出售旗下凈水品牌Pureit(凈水寶)不足半月時間,聯合利華再有大動作:將所持有沁園集團67.71%的股份悉數出售給涌潮創投。值得一提的是,涌潮創投的董事長為葉建榮(沁園集團創始人)。
公開信息顯示,滿足慣例成交條件后,這次股權轉讓將在年底完成。這意味著,對聯合利華而言,交易達成后,將徹底抽身凈水業務;而對沁園集團創始人葉建榮而言,意味著十年之后,再次全資控股沁園集團。
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筆股權轉讓被沁園集團高調對待。在7月25日的簽約現場,涌潮創投董事長兼沁園創始人葉建榮不無動情地表示,“把股權買回來相當于再創業,很有意義”,“在聯合利華這個超百歲的老大哥面前,沁園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知識、汲取養分的機會。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成了沁園與聯合利華攜手十年里最生動的寫照”。
再看作為股權轉讓方的聯合利華,就在簽約儀式的當天,聯合利華公布2024年上半年業績情況,財報顯示,聯合利華實現營業收入311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441億元),同比增長2.3%;基本營業利潤為61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79億元),同比增長17.1%,實現營收與基本營業利潤的雙增長的同時,營業收入創下歷史新高。當日(7月25日)聯合利華(UL)股價59.08美元,漲幅為4.49%。從7月22到7月26日,該股過去5個交易日漲4.65%,整個7月份上漲10.44%(2024年7月26日數據)。
由此可見,無論是此次出售沁園股份還是之前轉讓凈水寶,剝離凈水業務并未對聯合利華在資本市場產生不良影響,相反的是,自去年10月份聯合利華宣布增長行動計劃以來,通過裁員(全球7500個職位)、聚焦(重點發展30個10億歐元以上及有望跨入10億歐元的品牌),資本市場反應較為積極——公開資料顯示,聯合利華股價2024年初至今漲25.27%,過去52周漲12.07%(2024年7月26日數據)。
合作十年,一朝分手。看似雙方都比較滿意,那么這筆交易,到底是誰虧了,誰賺了?這個事情,還要從頭說,而且要從兩個方面來看:
一方面,從雙方交易的動機和成果來看:
2005年聯合利華推出凈水品牌Pureit。2013年,Pureit進入中國市場(被譯為凈水寶)并由沁園代工。第二年,聯合利華宣布以18.2億人民幣收購沁園55%的股份。有三個當時的背景值得一說:第一,中國凈水市場從2013-2018連年大增;第二,聯合利華在中國正遭受“日化集團不懂小家電”的質疑(當時凈水寶);第三,當時沁園集團因急速擴張有強烈的資金渴望。
由此可見,當時雙方都有需求。在隨后合作的十年中,聯合利華持有沁園股份變成67.71%。聯合利華當初的期望是,希望后期凈水業務能夠站到公司營業比重的10%。通過對比聯合利華去年宣布的“行動增長計劃”可見,凈水業務顯然沒有達到預期,甚至無“有望跨入10億歐元”的預期。
而對沁園來說,合作十年,沁園不僅學到了跨國公司先進的綜合管理經驗,更為重要的是,沁園通過一系列的運作,在合作的十年中獲得長足發展:在2014年與聯合利華合資之前,沁園就對名下資產進行了重組,通過企業分立的方式,分別成立沁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寧波水藝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前者與聯合利華進行合資,主要從事家用和商用凈水業務,后者則是將原隸屬于沁園集團的工業水處理和水處理膜等業務分立成立的新集團。
2016年,聯合利華將原沁園集團外貿部通過折價的方式出售給水藝集團,次年,水藝集團再次通過企業分立方式,成立寧波愛科特生活電器有限公司和愛科特廚房電器和愛科特環境電器同樣表現搶眼。今年,愛科特銷售也有望突破10億元,利潤可達1個億。一句話:合作這十年,沁園不僅學到了經驗,更沒耽誤自己的發展。
另一方面,從雙方交易的價格來看:
早在今年3月份,就傳出聯合利華要出售沁園的消息,彭博引用“知情人士”的話稱,當時的估價為3億美金(約21.75億人民幣),但當時聯合利華拒絕評論該傳言。
不過,一位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綜合沁園的表現來看,這個轉讓價并非空穴來風。十年前收購時,沁園家用凈水的年度銷售額被評估為12億元人民幣,而如今根據奧維云網數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沁園在凈水器的線上、線下渠道份額分別排名第六、第三,市占率分別為7.24%、9.34%,市場份額有收縮的跡象。“既有穩定的增長,也有因近年來市場環境不佳導致的下滑跡象,3億美金的估值劃算成當時的購入價,有一定的參考性,但很可能與這個數字有較大偏差”。
但同時,這位業內分析人士稱,“盡管今年三月份就傳出交易的消息,但從前后短短十天左右時間連續出售凈水寶和所持沁園股份來看,聯合利華急于業務瘦身的意圖還是非常明顯的”,“而通常對賣方來說,急售難免被動。”,該分析人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