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以舊換新”的政策東風逐漸猛烈。先是三月份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緊接著四月份商務部聯合14部門落實前者的《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正式發布。
兩大重量級政策(方案)中,對家電及相關行業都有著明確的表述。推動家電換“智”,以便利城鄉居民換新為重點,健全廢舊家電回收體系,推動家電更新消費循環。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消費者購買綠色智能家電給予補貼。在家裝廚衛方面,以擴大存量房裝修改造為切入點,推動家裝廚衛消費品換新,促進智能家居消費,持續釋放家居消費潛力。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支持居民開展舊房裝修、廚衛等局部改造和適老化改造,對購買智能家居產品給予補貼。
《行動方案》還進一步提出了目標:通過加大政策引導支持力度,力爭到2025年,高效節能家電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升;廢舊家電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15%、到2027年,廢舊家電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30%。
隨著各個地方性政策的出臺以及行業層面美的、格力、海爾等領軍企業的率先行動,在存量市場的大背景之下,一場旨在深度撬動市場潛能,推動消費升級的大場景已經搭建完畢,并正在逐步釋放效能。
實際上,“以舊換新”還真的是個“舊題目”。早在15年前的2009年,“以舊換新”政策就與當時的第一輪“家電下鄉”形成組合拳,當時政策效果明顯。據統計,政策實施的第二年即2010年全國累計銷售新家電3222.4萬臺、1211.1億元。
在過去的十幾年中,旨在刺激和鼓勵家電消費的政策氛圍一直比較濃厚。除了“家電下鄉”、“以舊換新”之外,“節能惠民補貼”(2012年6月正式開啟) 、以及2021年以來的促進綠色智能家電消費等政策不斷出臺并形成政策接力的局面。但這一次的家電以舊換新與之前的各項政策相比,有著明顯的不同。
第一,這是整個市場從增量過渡到存量背景下的刺激政策。換句話說,較之既往重在普及,本輪的“以舊換新”旨在升級,引導和鼓勵更多消費者品質消費、綠色消費。
第二,從企業的角度而言,以往的政策推出大多“一視同仁”,普適度極高。但本輪政策強調回收換新協同,尤其是回收體系的建立、資質的獲得,明顯大企業更占優勢。這將進一步強化企業的“頭部效應”,拉開市場差距。
第三,在補貼方面,以往以中央財政為主導,本次則是以地方與企業為先導,主動拿出“真金白銀”。這明顯又是一個拉開差距的地方。
有業內人士估計,按照國內家電普及的時間點測算,當前的市場正進入更新換代集中釋放期。同時,供應端歷經技術迭代,綠色智能的品質型家電已經較為成熟,“以舊換新”未來將撬動一個年規模過萬億元的龐大市場,并給家電行業的升級帶來巨大機遇。(常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