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一則中國游客赴日本搶購電飯煲的新聞登上熱搜,并引發國人對“中國制造”的擔憂和反思。十年后的今天,以美的為代表的國內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在突破外資品牌專利封鎖的同時,更因其對核心技術的顛覆性創新和精準的用戶洞察,構筑起新的專利體系并引領全球電飯煲技術升級的第二、第三次浪潮。
一臺小小的電飯煲只是冰山一角。近年來,作為一家立足全球的科技集團,美的集團(000333)在以家電、智慧家居為代表的ToC業務和以新能源與工業技術、機器人與自動化、智能建筑科技為主的ToB板塊齊頭并進,在技術創新和專利布局上勇立潮頭——面向用戶的高效創新成為公司參與全球競爭的新引擎,前瞻性的專利布局和嚴密的管理措施又為這臺引擎披上鎧甲。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全球有效專利申請量超10萬件,其中全球有效專利授權量超8萬件。其中,僅2023年一年時間,美的集團全球專利授權就超過10000件(其中發明授權超4500件)。在第24個(2024.4.26)世界知識產權日來臨之際,美的集團披堅執銳,以自身構筑的新質生產力,與產權日主題“知識產權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立足創新創造,構建共同未來”遙相呼應。
創新專利要數量 更要質量
專利權的客體是發明創造。換言之,先有創新、才有對創新的權利主張。將“科技領先”列入四大戰略主軸之首的美的集團,近年來不斷加大對核心領域、前沿技術的布局和投入,尤其注重高質量的專利創新,并由此結出累累碩果。
作為美的集團ToC端的核心品類之一,美的空調將創新目標投向下一代制冷技術研究與產業化應用。其中,歷時14年完成了包括R290壓縮機、換熱器和控制器組件等核心部件的研發、尤其是解決了R290冷媒“低沖注、大排量、高流阻”技術難題,已完成低GWP冷媒R290產品相關的國內外專利超過200項,為引領全球制冷技術升級開辟了新路徑。“冷媒是空調運行的血液”,美的家用空調事業部研發中心性能開發平臺負責人邵艷坡說道,“在《基加利修正案》成為全球共識的今天,圍繞著R290冷媒應用的技術突破和落地產業化再次提升了中國空調企業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前文述及的電飯煲也是突破創新并引領產業技術升級的典型。近年來,圍繞著電飯煲的核心功能,美的在多段IH加熱技術、低糖專利技術、赤炎多段IH專利技術、超音速冷噴涂技術上取得全面突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低糖專利技術和赤炎多段IH專利技術,前者通過瀝糖釜的創新設計以及對抗性淀粉和人體血糖關系布局機理層面的底層技術專利,推動行業由“好口感”向健康低糖米飯的第二次升級。而擁有超過100項國內外專利的赤炎多段IH技術又正在將健康米飯提升到5星(香、甜、松、糯、潤)健康好米飯,從而拉動產業的第三次升級。
由跟隨者到引領者、由破局者到“控局者”,高質量的技術創新成為實現這一轉變的關鍵。這種不避煩難、尤其是勇于聚焦關鍵技術的研發創新不僅體現與ToC板塊,在美的面向B端的領域也同樣表現突出。
眾所周知的是,儲能行業目前存在安全性差、壽命短、效率不高、投資回報長等行業性難題,美的電工研究所正聚焦BMS(電池管理)和PCS(電力電子技術)兩大核心部件,在高精度電池信息獲取、異常診斷和預警以及電力轉化、控制上取得了共計35件發明專利。
在現代工業應用最為普遍的電機技術上,美的研發的《電機的轉子位置估算方法、裝置和電機控制系統》通過多重首創技術,實現了電機驅動控制底層共性技術的突破,成功解決了電機小型化和過載驅動這一行業性難題,比國外標桿競品啟動能力提升15%、能效提升3%,一舉實現了反超。
此外,美的工業技術電機產品公司通過系統研發,在電機功率密度、噪音水平、可靠性等方面取得的全面突破。在專利技術加持下,以威靈新一代家用空調BLDC電機為代表的“空調風機電機”產品憑借領先的技術優勢及國際影響力榮膺“單項冠軍”榜單。
立足用戶,聚焦關鍵技術、關鍵部件和行業級難題的高水平研發,不僅讓美的爭到了面子,更賺到了“里子”。根據美的生活電器事業部烹飪電器創新平臺先行研究負責人劉化勇提供數據,采用美的低糖專利技術、赤炎多段專利技術覆蓋了199元-3599元的不同價位,在市場競爭上牢牢卡住了主銷價格段,目前已累計銷售超過2000萬臺,實現銷售額56.8億元。
放大到整個美的集團來看,在過去的2023年,美的創新技術專利在2023 年第二十四屆中國專利獎評審中斬獲多項榮譽,其中“衣物處理裝置的框架組件和衣物處理裝置”榮獲中國專利銀獎,“落地式空調器(CH)”榮獲中國外觀設計銀獎;“空調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裝置、空調器以及存儲介質”、“轉子鐵芯、轉子和電機”、“機器人運動控制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和存儲介質”、“吸油煙機”、“微波爐的食物解凍控制方法及微波爐”等 8 項專利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此外,美的在 2023 年還獲得 21 項省級專利獎。在市場增長越來越依靠科技創新的今天,美的不斷涌現的高質量創新專利正形成自己的新質生產力,推動美的不斷向前。
攻防有序 以戰略思維布局專利
正如前述,技術研發的創新,是專利主張的根本。作為跟隨者時,怎樣能夠從專利封鎖中突圍出去;成為領先者后,怎樣進行前瞻性的部署,構筑起自身的護城河,這在知識產權已經成為核心競爭力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
以赤炎IH技術專利為例,在美的就該項目立項之初,上蓋IH加熱技術在飯煲領域已經形成了由超過200件專利組成的“專利圍墻”。美的最終憑借自主研發的線圈加熱和控溫方案開辟出了新的技術路線,成功突破了“專利圍墻”,并建筑起新的“專利護城河”,從而構建起美的上蓋赤炎加熱技術的領先地位。
低糖專利作為美的在全新領域的首創,專利戰略上更多地體現出防守的一面。一般而言,一項創新功能的實現,無外乎設計原理、材質、工藝等幾個方面。美的通過對低糖釜的結構設計、抗性淀粉的底層機理烹飪工藝及控制方法進行全方位的專利保護布局,牢牢構筑起技術防火墻。
作為深入技術無人區研發的超音速冷噴涂技術專利,更能體現出美的在專利防守上的嚴密布局。據該項目的牽頭人、美的生活電器事業部研究院材料先行研究主任工程師萬鵬介紹,為了防止后來者的抄襲侵權行為,圍繞著核心專利進行分層次布局,逐步設置障礙,增加侵權難度。此外,為了提升專利的防護效果,美的還將冷噴技術應用到不同場景時所帶來的結構變化作為擴展的儲備專利進行保護、根據產品預計銷售區域和競爭對手的分布情況作海外專利布局。
技術本身門檻高、層層設防、預判式設防,僅圍繞IH煲內膽上的冷噴涂技術,美的申請了近100件國內外專利。無怪乎萬鵬稱,“產品上市至今5年時間,沒有發現國內市場上有競品跟進”。
這樣的專利布局思維延展到整個美的集團。聚焦行業難題甚至深入技術無人區進行探索提升專利創新的成色;層層設防構筑技術壁壘;在全球范圍內組建專業的知識產權團隊進行專利的綜合管理。由此,美的形成了一整套攻防有序、嚴密高效的知識產權體系,有力地保護了研發創新成果、賦能美的新發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17日,圍繞世界知識產權日主題及公司戰略,美的“知識知識產權月”活動再度拉開帷幕。通過針對不同業務群體開展專業培訓和宣傳,進一步提升各業務群體的知識產權意識和素養。2024年,美的將尤其聚焦高價值專利和海外專利布局,進一步為公司海外發展戰略保駕護航。
持續投入 以科技創新鑄造新質生產力
44年前的1980年,中國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23年前的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前者是中國企業打破思維壁壘,以全球通行的標準認同知識創新的價值;后者則是打開家門,用行動參與全球競爭的洗禮。
發軔于1968年并于1980年進入家電行業的美的,全程見證了這兩大關鍵時刻。認同知識也是一種產權、按照知識產權的游戲規則參與全球競爭,以美的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國民營企業,走出了全球坐標系下的逆襲之路。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早已深入骨髓,在經歷市場粗放增長時代的檢驗、數輪金融危機的磨礪,尤其是近年來全球經濟低迷的侵擾之時,這一認知更加振聾發聵。也正因此,美的將“科技領先”列為四大戰略主軸之首。
在科技領先戰略背景之下,美的深知持續的投入是研發創新的“糧草”。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至2023年,研發投入合計超過390億元,2023年研發投入超過145億元,繼續創歷史新高。
持續的高投入,使得美的在科研設施建設、研發團隊建設上處于行業領先水平。截至2023年底,美的已有16個國家級科創平臺,如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工業設計中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國家工業互聯網平臺、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擁有70個省部級科創平臺,如省重點實驗室、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企業技術中心、省工業設計中心等,截至2023年12月,美的在全球擁有研發人員超過2.3萬名,占非生產人員比例超過50%。
對美的集團而言,創新能力的提升不僅體現在可見的數據統計上。在集團內部,美的于對技術、用戶、市場的研究形成“三個一代”的研發模式,持續優化“四級研發體系”,同時通過搭建開放式創新生態平臺,整合各大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各類資源,全面構建全球頂尖的研發能力。同時,通過管理系統的創新,美的進一步實施“創新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國際化、美的標準走出去”的“3+1”標準化戰略,并通過“集團-事業部”兩級標準化管理體系和“標準創新+產品創新”并聯雙驅動模式,把創新成果轉化為先進技術標準,切實推動“科技領先”戰略的落地。
截至2023年,美的累計獲得3項國家科技獎、440項省部級/社會力量類科技獎、340項國際領先技術成果。在專利方面,到2023年底美的集團全球專利申請量累計超過10萬件,有效專利授權超過8萬件。
有“銳”可執、有“堅”可披,美的正通過面向用戶的科技創新和專利保護形成自己的新質生產力,在全球范圍內展示新時代中國企業的風采。